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清风天外

清风天外招来易,热恼心中挥出难。十万八千尘漫漫,转身即到藐姑山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般若般罗蜜多心经  

2012-07-18 12:45:05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一笔鹰《般若般罗蜜多心经》
       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
  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
  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
  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,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
  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,以无所得故。菩提萨陀,
 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盘。
  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
  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。故说般若
  波罗蜜多咒。即说咒曰:
  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
  字意详解:
  题注:般若波罗密多心经
  般若:就是大智慧。即把愚痴虚妄之心,去得干干净净,把自己本来就有的真实之
  心,发露出来的大智慧。而不是贪图功利的小智慧。
  波罗密:就是到彼岸。即离苦得乐,转迷为悟的彼岸。
  人的一切欲念,皆由心生,皆由心起。一心向善,即可成佛;一心念恶,即堕地
  狱。不论什么境界,都没有虚空那样,大得没有边际,独有这个心,可以包含虚
  空。所以有须弥纳芥子之说。
  本文的主旨就是:明白真实的道理,迈向生命的圆满。
  观自在:即观世音菩萨。
  观自在是法号。观就是置身局外,从旁观察。本处更是如此,用自己清净心里头本
  来就具有的慧眼,来观照自己的妙真如性。
  菩萨:就是用佛法来教化、普渡众生的人。 菩萨是菩提萨埵简称。
  菩提是佛道,萨埵是成就众生。
  就是用觉悟之道来教化众生,使得众生都能觉悟。
  行:
  就是依照用大智慧到彼岸的方法,去修。
  深:
  是形容修的功夫的程度。
  般若:(bo re)智慧。
  般若有几种:
  文字般若:文字,即经的字句,经里头的种种道理,全靠文字来叙述,来表达。但
  是文字本身并不是真如本性。所以六祖惠能说:“诸佛妙理,非关文字”,故禅宗有
  “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,直指人性,见性成佛。”
  境界般若:又名观照般若。观就是观察,观察研究种种法的景象。照就是烛照,用
  光明心去照见万象的义理。一切法和义理,如果不经过观察照见的功夫,又那里能
  够彻底明白呢。有境界,就有次第。如:“昨夜西风凋碧处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
  路”。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。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
  在,灯火阑珊处”。
  实相般若:实相,就是真实相。实相无相,凡是真实的,都是没有形相的。所以金
  刚经说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。所以无相的,才是真实的。那么无相的究竟是什
  么呢?就是自心的本体,如来藏心。
  照见:
  用慧眼来观照自己的自性。正确地认识,明彻地看见自己的自性。
  五蕴:
  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种。
  色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根。
  受:领受。通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根领受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五尘。
  想:转念头。由五根领受到五尘而产生出的种种妄心。
  行:急水上打球,念念不停留。一个接一个的乱念头时起时灭,没有停歇。
  识:就是分别。 分别那种种东西境界。
  由于有了这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种蕴,积聚盘结在心头里,就使得人迷迷惑惑,
  把原来的真实心,智慧光,一齐遮盖住了,这真心的清净光明,也就显露不出来了。
  皆:
  全。
  空:
  不包含什么,不真实,不长久,无常。
  用慧眼来看,有形之物必然消亡,都是不长久的,只是计量的尺度不同罢了。即使
  清净之心,也是空的,无拘无碍,自由自在的。
  佛的人生观,就是要我们直面人生。人生短暂,生命只在呼吸间。当苦来临时,就
  化成苦;当乐来临时,就化成乐。通过自身的刻苦磨砺,去得到心灵的安宁。
  度:救度。
  厄:灾难。
  度一切苦厄:就是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苦难。
  舍利子:释迦牟尼佛的弟子,智慧最为第一。
  舍利子是法号,就是舍掉自我私利的人。
  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:
  色相与空相没有分别、空相与色相也没有分别,色相就是空相,空相就是色相。不
  要执着于色相,而看不到空相;也不要执着于空相,而看不到色相。
  观自在菩萨所讲的是大乘佛法,圆通自在,空灵无碍,色空无二。
  受、想、行、识,亦复如是:
  受、想、行、识也和色一样,与空无分别。
  诸法空相:
  所有的法,都是空相。没有分别相。
  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:
  既然是空相,那么也就没有生与死、垢与净、增与减的分别。
  人的自性,本身就是空灵的,清净无碍的。众生迷惑,执着于一头,自然不知其理。
  是故:
  正是这个空的缘故。
  观自在菩萨更进一步地向我们阐述一切皆空,这一玄奥的道理。
  空中无色,无受、想、行、识:
  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这五蕴也是空的。
  无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:
  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根也是空的。即六根清净。
  无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:
  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这六尘也是空的。
  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:
  即十八界也是空的。
  六根界:眼界、耳界、鼻界、舌界、身界、意界;
  六尘界:色界、声界、香界、味界、触界、法界;
  六识界:眼识界、耳识界、鼻识界、舌识界、身识界、意识界。
  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:
  即这十二因缘也都是空的。
  十二因缘:
  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
  空中自然没有这十二因缘,也没有这十二因缘役使。
  法句经中释迦说:
  勤奋努力是不死的境界,懒惰懈怠是死境界。
  勤奋努力虽死犹生,懒惰懈怠虽生犹死。
  无苦、集、灭、道:
  四谛也还是空的。
  四谛:
  苦:凡夫的现状,病状。
  集:苦之原因,病因。
  灭:觉悟状态,健康相。
  道:实现理想的方法,治疗法。
  无智也无得:
  既然一切皆空,那么智和得也是空的了。
  去法我执,即把人生的最高追求欲望,也要空掉,不要执著。
  以无所得故:
  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。
  只有明白了一切皆空的道理,本来就有的妙真如性,就会显现出来。妙真如性,是
  众生本身就具有,又何需得到?
  金刚经说,无有少法可得。倘若有法可得,即著相。
  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就不是佛法。
  只有破人我执,破法我执,把一切虚妄相破掉,心里头才湛然清净,无拘无执,成
  就佛道。
  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:
  挂:牵挂。碍:阻碍。
  因为依照般若波罗密多的方法修行,所以不为物所拘,无牵挂滞碍。
  没有牵挂,也就没有恐怖心理。
  人只要有滞碍、有牵挂,就永远无法摆脱苦恼的纠缠。
  远离颠倒梦想:
  正确地认识真理,远离一切错误想法和梦幻想法。
  究竟涅盘:
  究竟:毕竟,到底的意思。
  涅盘:超越生死的境界。
  开悟是人生的最终目标,因此尽形寿不懈怠,最终超越一切境相。
  三世诸佛:
  三世: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。
  诸佛:一切佛。
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:
  阿耨多罗:无上的。
  三藐三菩提:正等正觉,真正觉悟的人。
  故知:
  所以我们了解。
  咒:即陀罗尼。真言,总持。总持:就是总纲。一法普现一切法,一咒普含一切咒。
  大神咒:具有大神力的咒。
  大明咒:具有大光明的咒。
  无上咒:具有至高无上的咒。
  无等等咒:具有无与伦比的咒。
  能除一切苦:
  它能除尽人心中的一切烦苦。
  真实不虚:
  是真实的,不是虚假的。
  即说咒曰:
  那么,就让我来读诵咒语吧。
  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!
  此四句是密咒,要绝对明确地译出来是极为困难的,因此只需念诵,不需翻译。
  如果强译,可理解为:
  觉悟,觉悟,正在觉悟,已经觉悟,就这样成就了佛道。
  波罗即到彼岸,波罗僧即已经到达彼岸者 。

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86)| 评论(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