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与袁绍决战官渡,旷日持久难分胜负。此时小霸王孙策转斗千里,尽有江东。曹营人士风闻他将趁势渡江袭取许都,一时间上上下下人心惶惶。
郭嘉说:“策新并江东,所诛皆英豪雄杰,能得人死力者也。然策轻而无备,虽有百万之众,无异于独行中原也。若刺客伏起,一人之敌耳。以吾观之,必死于匹夫之手。”目的是打消曹操顾虑,集中兵力在官渡力克强敌。
后果如郭嘉所料,孙策临江未济,被许贡门客刺杀。
对此裴松之评论说:“嘉料孙策轻佻,必死於匹夫之手,诚为明於见事。然自非上智,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。今正以袭许年死,此盖事之偶合。”
孙策转斗千里,强占江东,结怨无数,却疏于防备。长此以往,迟早会出事。至于恰巧在准备袭取许都之时出事,恐怕只有天知道,所以裴松之说“盖事之偶合”,也就是说郭嘉纯属侥幸猜中。连裴松之都不信的事,曹操会信吗?
“以吾观之,必死于匹夫之手。”
陈寿记此,恐怕是据后事附会,欲状郭嘉之智巧,反而弄巧成拙,把他说成一个胡说海吹之辈。
无独有偶,陈寿记荀攸妙算,也与此相似。
官渡大战前夕,建安五年二月,袁绍派遣“郭图、淳于琼、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”,自己亲率大军至黎阳,将南渡黄河。为解白马之围,荀攸向曹操献计说:
“今兵少不敌,分其势乃可。公到延津,若将渡兵向后者,绍必西应之,然后轻兵袭白马,顏良可禽也。”
曹操听从荀攸声东击西之策,而袁绍果然中计,分兵西应。于是曹操率军日夜兼行,直赴白马。颜良仓促应战,兵败被斩。
袁绍派去攻白马的有三人,怎么不说郭图可擒,淳于琼可擒,而单说颜良可擒?恐怕也是由后事附会来的。
诸葛亮,一个二十七的青年,未出茅庐,早料定天下三分,且为栖栖遑遑、居无定所的刘备制定出两条北伐路线。是真有其事,还是据后事附会而成?由此观之,实在难以令人释疑。
评论